為何「利害關係人商業模式」有助於開創事業新局

部落格

只追求業績成長和最高利潤的商業模式,重點放在討好股東。只要稍稍把眼光拉遠,就不難看見,這種公司的賞味期限,已經迫在眉睫。

你可能還記得1987年的電影《華爾街》(Wall Street),片中由麥克‧道格拉斯(Michael Douglas)所飾演的高登‧蓋科 (Gordon Gekko)這號人物,這個商人的三大優先事項是利潤、利潤、利潤。做生意時,他完全不考慮「金錢萬能」這種心態會帶來什麼後果,只聚焦在股東身上,用收益、最高利潤和壓低成本,來決定公司的前途。


以目的為本

《華爾街》這部電影確實用誇飾法來描述高登‧蓋科這個角色,然而,在某種程度上,這位好萊塢在30年前塑造的商人,如今依舊比比皆是。許多大企業口頭上的優先順序是人類、地球、然後才是利潤,但實際上,卻還是把股東放在第一,期待看到結果,最好是現在就能聽下一季的財務簡報。這種對業績成長深不見底的執著,讓企業無法放手去做真正該做的事:為客戶、員工、合作夥伴和地球創造價值。因此,我們提倡一種「以目的為本」的作法,這種新商業模式,把焦點從股東轉移到「利害關係人」身上,以奠定永續經營的基礎,確保企業可長可久。


股東第一

股東第一的商業模式有幾個常見的相似點,通常與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潤以及客戶與供應商間薄弱的忠誠度有關,一切都是為了盡可能提高銷量,幾乎不考慮這樣做對人類和環境可能造成的傷害。舉個簡單的例子:生產一個漢堡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,與開一台燃油車行駛16公里約略相同。然而,世界上沒有一家漢堡公司為此負起責任,就是這種商業模式,造成了當今社會的主要問題,像是不平均的收入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以及——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——氣候變遷。


社會第一

在鐘擺另一端的是利害關係人商業模式,不僅關心股東,而且,顧名思義,關心與公司相關的所有利害關係人,包括地球和社會,目標是給客戶效能卓越、令人滿意、解決問題的最佳產品。員工備受關懷,薪資高於平均,還能實現自我。高階管理層有高瞻遠矚的眼光,「減少對人類和地球的傷害」不是漂綠部門的宣傳口號,而是深植在企業願景和策略目標中的優先事項,終極目標是「做好事」。現在問問自己:你希望成為哪種公司?員工樂意為哪種公司工作?相信你心中已有答案。


明日贏家

好消息是,風向正在迅速轉變,傷害地球或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商業模式,逐漸在賽局中敗下陣來。短期來說,企業可能暫時能用短期收益遮掩頹勢,但我們堅信,為全體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價值的公司,將會成為明日贏家。從長遠來看,這些公司的利潤更高。愈來愈多公司已經證明這是做得到的,確實有可能設計出一種商業模式,不只能讓業績成長達標,還能為更好的社會略盡心力。巴塔哥尼亞(Patagonia)是永續發展的領頭羊之一,該公司的年營業額達10億美元,是全球最成功的戶外服裝品牌之一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們呼籲客戶不要買太多產品,巴塔哥尼亞的員工甚至開著房車橫越美國,去幫客戶修理破損的衣服。「我們的任務是拯救地球家園」是這家「以目的為本」的企業所抱持的理念。同時,該公司的執行長也明白,想要發揮真正的影響力,就得建立起舉足輕重的規模。


「買一捐一」商業模式

另一個例子是「買一捐一」商業模式的發明者,湯姆鞋店(TOMS Shoes)。該公司每賣出一雙鞋,就會免費捐一雙鞋給阿根廷的貧困兒童,這個概念一推出就造成轟動,湯姆鞋店在開業第一年就接到超過10,000份訂單。另一家值得一提的公司,是星巴克這個家喻戶曉的品牌。在2008年金融危機遭受重創之際,這家美國咖啡連鎖店決定開啟商業模式變革,客戶和社區等價值再度優先於擴張和利潤。今天,星巴克心心念念的是使用負責任的原材料,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和重視員工的個人發展。當然,星巴克還是希望賺取豐厚利潤,不過優先順序已經重新調整:目的高於業績成長,利潤則是做了好事之後,自然產生的結果。


大膽跨出去

你是否也想把焦點從股東轉向利害關係人?首先,請積極向合作夥伴伸出雙手,盡可能攜手合作,先把你個人的利潤投資在合作夥伴的成功上,你的公司自然而然會跟進。談談你們重視的價值觀,你們希望一起實現的長期目標,然後衡量這樣做對公司產生了哪些影響,持續在學習曲線上勇往直前。企業不會在一夜之間變身為以目的為本的公司,這是一段反複試錯的過程。老實說,你的公司有勇氣踏上這段旅程,用心打造出真正改變人們生活的商業模式嗎?我們向你提出這項挑戰。


文章內容諮詢來源

Business Insider

你準備好追求你的目標了嗎?

讓我們一起採取大膽的行動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