紡織共創實驗室

2019 年 Business Models Inc. 方略(以下簡稱 BMI•方略)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建立起紡織共創實驗室,目的為處理消費後廢紡織品的問題,無論是探索新去化管道,還是循環再用挖掘新價值。這樣的討論延續至今,鏡頭拉到 2022 年的紡織共創工作坊,有一群對「處理」這些題目有高度興趣的夥伴,熱烈的聊著自己的想法,甚至是近期公司的困境。

跨領域的利害關係人,一同冒險、共創未來

這些夥伴是紡織產業的利害關係人,包括品牌、零售商、製造商、技術提供業者、政策制定者、產業智庫等。對於「如何解決廢紡織品的問題」、「如何找到廢紡織品的價值」這種大哉問,他們都有各自的論述跟觀點。在BMI•方略的設計、策劃、與引導下,這些大老闆們分享了他們需要「處理」問題背後的動機,而從這裡,討論就開始變得有趣。跨領域的合作需要建立在共同目標之上才能長久。當來自不同組織的夥伴們有了一致的目標,合作的契機就出現了。

我們如何提供協助

BMI•方略使用雙迴圈的方法,設計不同階段的實務工作坊,確保夥伴能夠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,嚴謹且具有邏輯性的發掘出創新、永續性的價值;使用設計思考的工具,「同步」大家的理解,確保每一個人都清楚「現在是什麼狀況」。這樣開放的討論方式,讓參與者可以快速倒出心中的見解與想法,與夥伴共同討論並且在短時間內做出選擇,將概念落實化,進行初期驗證。

結果是什麼

以企業協作的面向來說,共創實驗室促成跨領域夥伴的合作機會。幾位資深的管理者直接對話,共同探索巨大的產業挑戰,共創適應未來的創新解決方案。這些夥伴在參與共創實驗室後有了生意上的實際合作,解決方案的對話也持續發生著。


告別紙上談兵,將概念落實化。夥伴在共創實驗室,有系統地探索那些他們可能無法獨自完成的創新構想,做往復性的發想跟驗證。我們寫了一份商業計劃書,包含技術考量、商業考量、社會環境責任…等,簡單來說,就是一份可以讓投資人參考的文件,最重要的是,裡面的觀點都是經過驗證的。

夥伴對於共創的看法

夥伴體會到,過去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。「紡織品回收再生不僅需要創新技術,更需要共創實驗室的業界合作平台,協調整合各方資源。」遠東新世紀協理黃全億說道。「這裏是個創造循環經濟的地方,集結了對紡織永續未來有所期待的相關企業,試圖跳脫舊有框架達到永續目標,並從中找尋合作契機。」這是鎰呈行永續長蘇彣忠對紡織共創實驗室的評價。久泰資源回收舊衣的老闆吳基正也表示,過去一直是自己埋頭苦幹,現在聽到別人的聲音,慢慢理解多元觀點,更知道自己未來該怎麼做。吳基正說:「有討論才有交集。透過大家一起討論,找出交集點、串出火花。」


讓夥伴共同尋找解方的同時,也能達成自己公司的生意目標與永續願景。這是極為困難的命題,也是共創的最高價值。


* 註1:去化是過去將資源看待為廢棄物的傳統處理方式,包括焚燒、掩埋、降級處理…等


* 照片3來源:遠見雜誌2021年採訪,『14業者共創共贏 打通循環紡織瓶頸